查看原文
其他

好消息!白云舞火龙入选广东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陈若兰 白云融媒 2020-10-10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包括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35项,白云区舞火龙作为一项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被列入扩展项目名录。接下来,白云区将进一步加强“一区一品牌”建设,对舞火龙项目进一步挖掘打造,擦亮火龙文化节这一白云民俗文化品牌。

八月十五月儿明,在均禾街清湖村内,正上演和传承着一场千年传统习俗——舞火龙。



 “火龙在,瘟魔除;火龙旺,子孙兴;火龙游,兆丰年。”每到中秋前夕,在我区的清湖、科甲水、夏茅、石马、江村、大田、小塘及嘉禾等地,当地村民就会开始张罗,用榕树、草藤扎成长龙的模样,以榕树叶作龙鳞、榕树须做龙须、麻绳做龙筋、柚子或者木瓜作龙珠,龙身插满了点燃的香火。到中秋当晚,由村里精壮男子抬到祠堂门口,举行舞火龙活动,霎时,鞭炮声齐响,万人空巷,上演火龙追月的盛景,蔚为壮观。

小孩子摸龙头。



有关资料佐证,这项独具特色的祈福活动至少可追溯到元末明初。相传,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朝廷过度盘剥,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摆脱剥削,中秋之夜,百姓以舞火龙为信号起义,驱走元兵。自此,每年中秋,均禾地区百姓都要舞火龙,以作纪念,代代传承。另据白云地方史料记载,舞火龙习俗源于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秋天,为驱逐大量蚕食当地禾苗的蝗虫,中秋之夜,均禾地区临近四个村(石马、平沙、清湖、罗岗)的村民在庄稼地里舞火龙,成功驱赶蝗虫,保住了庄稼,从此,舞火龙习俗代代相传。这两个版本的传说虽有不同,但都说明舞火龙在白云具有悠久的历史。


区文化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舞火龙作为白云区众多非遗项目中的一项,由民众自发形成,至今保留了最为原始的舞火龙仪式和制作过程等,数百年来均未发生时间和地理空间上的转移,是一项纯原生态的民俗。

中秋当晚,白云湖街夏茅村火龙舞动,甚是热闹。



数百年来,舞火龙习俗在白云这片大地上代代传承并愈演愈烈。为使舞火龙习俗得到重视和保护,更深入地弘扬传播地方文化,2009年,白云区着手深入挖掘,白云舞火龙习俗开始踏上申请非遗之路,白云区到各村调研、普查,了解舞火龙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情况等,寻找历史文献进行佐证,邀请民俗专家对我区舞火龙习俗进行研讨,并于2012年成功举行首届白云火龙文化节,火龙节正式成为白云区一项民俗品牌,至今已举办六届。

22条“花样”火龙齐齐舞动,闪耀了整个江村!



2015年,舞火龙习俗成功列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白云区中秋舞火龙盛况更是上了央视新闻,不少国内外的华人通过网络了解舞火龙这一传统民俗,白云舞火龙民俗从乡村舞台走上央视舞台。区文化馆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得益于对舞火龙习俗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突破。近年来,白云区借助互联网直播,通过举办非遗图文展览、推出火龙节手机游戏等方式,对火龙文化进行传承、弘扬和创新,让舞火龙习俗不仅仅在中秋节当晚上演,而且通过网络、图片、文字、游戏等,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熟知。正是因为影响力和传承价值上的不断提升,日前,舞火龙项目成功入选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区文化馆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白云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关规定,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传播和管理工作。下一步,白云区将加强“一区一品牌”建设,对舞火龙项目进一步挖掘打造,擦亮火龙文化节这一白云民俗文化品牌。 

新闻优选

1.新进展!地铁11号线首台盾构始发,建成后与14条线路换乘

2.洪拳、宫灯、广作木雕……非遗项目邀你亲自体验(附报名方式)

3.有些英雄,不穿披风!民警深夜下陡坡救醉汉……

 

文|陈若兰 

图|石建华  杨凯

排版|欢欢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